聯系我們
Contact Us
聯系人:楊先生
手 機:13814761521
18915075112
18915075112
座 機:0519-89880325
傳 真:0519-85800325
郵 箱:czzhouyang@163.com
Q Q: 43614547
網 址:www.592shu.com
地 址: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城西工業集中區
池塘水質判斷與維護方案
發布時間:2019-06-11 點擊次數:次
水是生命之源,一切生命皆是水成就的鮮活精靈。養殖要獲得成功、優良高產,水質好壞是關鍵。
衡量水質好壞有兩種方法:
a. 檢測水體各項理化指標(pH、氨氮、亞硝酸鹽);
b. 是通過水色、透明度看水質。
那么日常養殖過程中,
我們如何直觀的判斷水質的好壞呢?
1.優良水色和維持
好水的顏色為茶色(黃褐色、淡褐色)、茶褐色(紅褐色)、淡綠色(草綠色)、清爽黃綠色,透明度在25~35cm,下風處無油膜或浮沫,無水華,水不粘,有清淡藻味,水體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。增氧機打起的水花為白色,如有泡沫,很快就消失。
接下來看看具體有哪幾種?
1.1 茶色(黃褐色、淡褐色)
【特 點】這種水色是硅藻綠藻等多種藻類繁殖旺盛的表現,是養殖池塘較好的水色。同時是硅藻繁殖略占優勢的表現,硅藻有利于養殖對象的生長,不過對于環境的適應度較差,如果沒有有效的維護和調節,容易轉變為危險的醬油色和黑褐色水質。
【養護措施】
①透明度≥20-30cm時:采用“益藻安105”(光合細菌控制硅藻繁殖)同時使用“氨基酸肥水露”培植綠藻、及時追肥;
②臺風、暴雨前一天:全池潑灑“多力安”。
茶色水
1.2 茶褐色(紅褐色)
【特 點】較肥、活,生活在這種水色的養殖對象活力好,抗病力強,生長速度快。但是由于硅藻對氣候、環境、營養變化敏感,因此該水色容易發生變化。
【養護措施】
①用“水易修”或“活性乳酸菌”+“水黃金”進行調節,每月2~3次;
②有條件的,每月換水2~3次,每次1/6~1/4左右;
③臺風、暴雨前后調節同“茶色水”。
茶褐色(紅褐色)水
1.3 清爽黃綠色
【特 點】水質穩定,營養豐富,此種水色養殖的對象活力強,肌肉結實,體色好,生長速度快,難得的優良水色。
【養護措施】
①底質較肥池塘每10~15天用“新速安”或“水易修”調節一次,并用“改底先鋒”或“惠底安”進行改底;
②底質偏瘦池塘,每10~15天用“活性乳酸菌”或“惠底爽”進行調節,可結合培藻產品一起使用;
③天氣不穩定時,使用“益水寶-102”補充菌相從而穩定藻相,穩水;
④養殖中后期或者天氣持續高溫,7-10天定期使用“益底凈-103”,復合益生菌進行生物改底,防止水中懸浮物過多或出現白沫、油膜。
清爽黃綠色水
1.4 淡綠色(草綠色)
【特 點】該水質看上去嫩綠、清爽,透明度在20~30公分左右,肥度正好,以綠藻為主,養殖對象在該環境中生長快,體色好。該水色比較穩定,不會突然變清或者變成其他水色,但是要防止逐漸轉為濃綠色。
【養護措施】同“黃綠色”水質。
淡綠色(草綠色)水
1.5 翠綠色
【特 點】該水質看上去明亮,翠綠,水質較肥,以綠藻為主,生物量較高,凈化水質能力強,養殖對象在此環境中生長快,病害少,但是要控制水質,防止老化。
【養護措施】同“黃綠色”水質。
翠綠色水
2.不良水質及其改善方法
水質的好壞表現在水色上,水色是指溶入水中或者懸浮于水中的物質在陽光下呈現的顏色。這些物質包括天然的金屬離子,污泥腐殖質,微生物及水體中浮游生物(藻類)和水體中的浮游動物(蚤類,原生動物),懸浮的殘餌,粘土或者膠狀物等。
池水變壞,魚的活動反常。
讓我們來看看不良的水色具體有哪幾種?
2.1 黑水
【成因和危害】水質呈黑褐帶渾濁,是池中腐殖質過多,腐敗分解過快所引起。
一般發生在春季,由于水淺,池塘里冬歇期施用的大量基肥隨著氣溫的升高快速氧化分解,產生的養分溶解在水中,浮游植物不能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,有的被分解成不能溶解的細小顆粒懸浮在水中,池水就變成了黑色。有時在施肥后也產生這種情況。
【調控措施】
①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及時換水,抽掉底層水,加注適量新水;
②換水后施用“BKC-50”或“新速安”處理,傍晚使用“惠底安”改底,隔天用“水黃金”或“多元酸”進行解毒;
③待水色好轉后,施用“水易修”或“惠元旺”做水,隔天再施用“藻類再生劑”+“氨基酸肥水露”,穩定水質。
黑水
2.2銅銹水
【成因和危害】成因:夏天高溫時,養殖池塘大量喂養配合飼料,飼料殘渣、養殖對象糞便等沒有及時分解,造成養殖水體富營養化,氮磷比失衡,藍藻繁殖旺盛。銅綠微囊藻和水華微囊藻大量繁殖,在池塘水面形成了銅綠色水華。微囊藻發展成優勢種抑制其他有益藻的生長。此時,池水酸堿度普遍在9.4及其以上,高酸堿度會造成水生動物吃料減慢,鰓絲水腫;夜晚池水生物耗氧量變大,易出現缺氧浮頭;微囊藻死亡裂解后會產生藍藻毒素,引發養殖動物肝胰臟病變、腸道疾病的發生等。
【調控措施】日常多巡池查看池塘情況,若發現下風口水面有一層油綠色水華,抽出下風口上層水,同時在下午兩點左右(溫度高時)在下風口潑灑“BKC-80”,隔天再全池潑灑“水黃金”或“多元酸”解毒,傍晚使用“惠底安”改底。
如果已經爆發藍藻,酸堿度偏高,則大量換注新水,全池潑灑“水黃金”降低酸堿度,同時紅糖活化“活性乳酸菌”,晚上7-8點全池潑灑,視池塘酸堿度變化調整用量。隔天下午兩點左右全池潑灑“養凈安”或“BKC-80”,在下風口水華聚集處適當增加用量。傍晚再用“惠底安”或“改底先鋒”改底。之后定期飼料拌喂“水產解毒包”解除藍藻毒素的影響。
藍藻水華被控制后,在晴天早上使用“有效腐殖酸鈉(粉劑)”進行遮光,同時起到肥水、解毒、改底的作用。
銅銹水
2.3 紅水
【成因和危害】又稱“鐵銹水”,指水體中大量黃褐色甲藻在繁殖時受陽光照射呈現的紅棕色。有時水面有淡紅色浮膜。多發生在有機質多、硬度大、微堿性的水體。池塘中甲藻大量繁殖時,容易造成缺氧泛池。魚吃了以后在消化道中出現許多氣泡。這些藻類老化死亡后會產生可致魚死亡的有毒甲藻素。
【調控措施】
①同“銅銹水”;
②“活性乳酸菌”視池塘具體酸堿度調整用量;
③若水色短時間內沒有好轉,在晴天上午全池潑灑“優之礦”,配合“藻類再生劑”+“氨基酸肥水露”及時肥水。
紅水
2.4 濃綠水
【成因和危害】在高溫季節和養殖中后期,水質容易變渾濁,看上去較肥,藻類生長旺盛,透明度低,相對處于一種臨界狀態,水體耗氧量大,老化藻類居多,養殖動物易凌晨浮頭、游塘,天氣突變易缺氧、轉水,若不及時調節,容易轉化為老綠水、灰暗無光澤、甚至使水質變濁。
【調控措施】
①在外面池水理想的情況下,適量多次換水。
②換水后,在晴天上午八九點時潑灑“水易修”調水,傍晚使用“惠底安”改底。
③水質調節后,定期7-10天全池潑灑“益水寶102”或“益底凈-103”。
濃綠水
2.5 白濁水
【成因和危害】該水質是高密度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一種水質表現,引發的原因有:①水中輪蟲、橈足類大量繁殖,藻類所剩無幾,從而引起水質白濁;②水中藻類老化,有機物質過多,分解型微生物減少,有害菌大量繁殖;③由于水質、藥殘、低質等原因引起肝胰臟病變,造成排毒障礙,使脂肪不能分解直接排除體外,發生乳化白濁現象。不及時處理易引發疾病。
【調控措施】
①若水中浮游動物過量:適量多次換水,同時減少喂料量、甚至停料。一個禮拜左右,水中輪蟲、橈足類會自然減少。
若白濁情況嚴重需要立即解決,在晴天上午全池潑灑“BKC-80”,晚上潑灑“電解多維”或“高穩西”,同時注意增氧。
觀察水中浮游動物情況,當發現動物量減少后,加注含藻源新水,在晴天上午使用“藻類再生劑”+“氨基酸肥水露”肥水或施用“有效腐殖酸鈉(粉劑)”進行遮光處理,防止陽光直射池底。
②若水質老化、有害菌繁殖,則潑灑“水黃金”+“新速安”,并用“惠底安”和“改底先鋒”進行改底;
③若是肝臟病變引起,全池潑灑“五黃原液”+“惠底安”調節水質,同時飼料拌喂“保肝寧”+“多力安”,然后培水時引進適量含藻水源,用“藻類再生劑”+“氨基酸肥水露”全池潑灑。
白濁水
2.6 泥皮水
【成因和危害】泥皮主要由藍藻、硅藻、綠藻和絲狀藻類尸體、有機碎屑和污泥,池底產生的有害氣體等聚合在一起而成。白天溫度較高時浮上水面,夜晚溫度低時則會下沉,阻隔了水體與底質及空氣間的交換,水色長期難肥,寄生蟲和大量細菌滋生,非常容易引起水生動物患病。
【調控措施】
一天先將浮出水面的泥皮撈出,再用“改底先鋒”+“BKC-50”潑灑,二天用“惠底安”,第三天用“病毒凈”+“水易修”處理水體,效果明顯,情況嚴重可重復上述步驟。
藻類尸體,有機碎屑等
2.7 渾(泥)濁水
【成因及危害】
引起水質渾濁的主要原因有:
①水中藻類數量繁殖較多、并有部分死亡,水色看起來有些渾濁
②增氧機使用和搭配不當。
③較大降雨后,藻類大量死亡(倒藻),雨水沖刷泥漿涌入池塘,或因池塘水位較淺,刮風下雨進水后而引起。
該水質透明度低,氨氮、亞硝酸鹽容易超標,水質變化較大,養殖動物容易出現應激,水體中的懸浮顆粒過多會使溶解氧降低,并可能堵塞魚的鰓部,影響呼吸。
【調控措施】
①藻類多、老化引起的情況下每8天潑灑一次“新速安”進行護藻培菌,維護菌藻平衡,并定期用“水黃金”或“多元酸”進行解毒。
②增氧機使用不當引起時,采用排水式和渦輪式搭配,同時開動,使全塘水流動,同時全池潑灑“病毒凈”+“有效腐殖酸鈉”結合使用。
③對于倒藻引起的情況,先用“水黃金”凈化水質和解毒,后引進適量含有益藻的水源,用“水易修”+“益藻安”全池潑灑,隔天用“惠底安”凈化水質,然后視水體情況及時使用“藻類再生劑”補肥,增進藻體活力和產氧能力。
渾(泥)濁水
2.8 倒藻水
【成因及危害】
“倒藻”也就是養殖水體中的藻類大量或者全部死亡,導致水色驟然變清、變濁甚至變紅,也稱“轉水”。一般養殖動物個體還小的時候水色會變清,相反就會變濁。發生倒藻的原因主要有:
①天氣惡化、氣溫突變;
②水體溶氧不足,藻類應激死亡;
③人為因素,如施肥補肥時機沒有掌握好,換水時間、量不對,換水、添水后沒有及時保肥,消毒用量和時間不妥等。如果不處理或者處理不善,會導致養殖動物缺氧、發病甚至死亡。
【調控措施】切忌盲目施放肥料、改底和活菌。應先檢測水體PH,偏低時適量生石灰潑水調節。
①當倒藻不嚴重時,當天潑灑“水黃金”+“水易修”,后一天全池潑灑“活性乳酸菌”+“藻類再生劑”可有效調節。
②當倒藻嚴重、水質渾濁或發紅時,先潑灑“解毒抗應激強穩西”+“水黃金”進行解毒,隔天用“益底凈-103”“益藻安105”來培水,同時每晚使用“惠底安”,補充底部溶氧,同時降解底毒,能有效避免因倒藻引發的疾病。
- 上一篇:開春之后池塘水肥不起來的幾個原因分析
- 下一篇:常規養殖過程中水質管理的三個要素
相關閱讀